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已在沪启用 今年有望沉淀下1000万条数据 人形机器人新赛道正积蓄澎湃动能
记者 李晔 俞陶然 查睿 人形机器人,是继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又一颠覆性产品。 2022年,特斯拉重启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行业为之一振。今年1月,马斯克透露,特斯拉计划在今年生产数千 台Optimus,若进展顺利,明年产量将达5万至10万台。 国内,在政策端,工信部已于2023年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在行业端,小米、华为等科技公司,比亚迪、广 汽、奇瑞等车企,以及大批制造业龙头已入局人形机器人。据业内统计,去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形成了27.6亿元的产值,今年这一 数字还有望翻倍,到2030年或突破千亿元。业内几乎没有争议,人形机器人是万亿级的产业,当下已处在爆发前夜。 习近平总书记4月29日调研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上海要 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令沪上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创业者振奋不 已,这份精神鼓舞正化作不倦不灭的创新伟力——政策引领夯实底座、企业竞逐技术高地、产业链条加速耦合,上海在人形机 器人新赛道上,正积蓄着引领全国的澎湃动能。 智元机器人—— 4月30日上午,回忆起4月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