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百年历史:停电何时从家常便饭,开始变成了稀罕事?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恳请您先点击"关注"按钮,这样不仅方便您以后接收类似的文章,还可以随时进行讨论和分享。您的关注与支持,是我们持续创作的 动力源泉~ 文 | 临川 编辑 | t 对于一些80后、90后成长于农村的朋友来说,记忆中的电灯常常会出现忽明忽暗的情况,时常还会跳闸,突然间家里便陷入一片漆黑。 因此,手电筒、蜡烛,甚至煤油灯成为了家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而大家也早已对此习以为常。 然而,现如今,如果家里突然停电,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看看电费是否充足。过去那种大范围停电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少,即便是停电,维修后电力很快就 恢复了。 那么,我们是如何从"用电困难"的年代,走进了"电力充盈"的现代社会呢?又是从何时开始,停电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那么罕见呢? 尽管农村的供电起步较晚,但中国的用电历史远远早于建国之后。 早在1879年,上海就点亮了中国的第一盏电灯。随后,上海不仅建起了中国的第一条电缆,还成立了国内首家电厂,可以说,上海为中国电力的发展奠定了 起点。 到了民国时期,像上海和重庆这样的发达城市,夜晚的街头已是灯光闪烁、五光十色。 但此时的农村,夜晚仍然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一片,大家依旧依靠煤油灯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