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Search documents
台积电发布2025Q1财报,二季度指引乐观
国投证券· 2025-04-21 09:06
2025 年 4 月 21 日 电子 台积电发布 2025Q1 财报,二季度指引 乐观 台积电发布 2025Q1 财报,指引二季度环比增长超 13%,同比 增长超 36% 4 月 17 日台积电发布 2025 年 Q1 财报,得益于人工智能应用中半 导体需求的激增,台积电 2025Q1 净利润同比增长超 60.2%,在财 报电话会上,台积电表示预计 2025Q2 销售额在 284 亿美元至 292 亿美元,环比增长超 13%,同比增长超 36%,远超市场预期的 271.6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以美元计的销售额增长率在 20%-30%区间中 段。台积电预计第二季度营业利润率将达 47%至 49%,上一季度为 48.5%。预计第二季度毛利率将达到 57%至 59%,上一季度为 58.8%。 台积电维持 2025 年资本支出在 380 亿-420 亿美元不变,预计 2025 年人工智能相关收入将实现翻倍增长。 2025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圆满收官 4 月 17 日为期 3 天的 2025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electronica China 2025)于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今年慕尼黑展会围绕人 形机器 ...
徐工机械(000425):拟注入重型车辆、增资徐工矿机,打造矿山机械完整业务版图
国投证券· 2025-04-21 07:06
2025 年 04 月 21 日 徐工机械(000425.SZ) 拟注入重型车辆、增资徐工矿机,打造 矿山机械完整业务版图 事件一:徐工机械拟以 8.21 亿元收购南京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 司(简称"徐工南汽")持有的徐州徐工重型车辆有限公司(简称 "重型车辆")51%股权。交易完成后,重型车辆将成为公司控股 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事件二:公司拟以 9.07 亿元收购徐 州徐工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持有的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简 称"徐工矿机")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由间接持股徐工矿机 100% 股权变为直接持有徐工矿机 100%股权,同时向徐工矿机增资 6.86 亿元。增资完成后,徐工矿机注册资本为 19 亿元。目前两大议案 均已被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 补齐矿机业务版图,扩充相关设备产能。①重型车辆收购方面, 重型车辆成立于 2020 年,主营业务为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简称 "宽体车")、洒水车等整车的研产销服,其中宽体车主要用于露 天矿料转运,系结合了公路重卡与工程机械技术系统设计而成, 属于中国特有的新兴产品,在成本、安全性、可靠性、售后服务 便捷及时性上具备综合优势。重型车辆此次收购并表,有利于公 司建 ...
三一重工(600031):业绩弹性如期释放,挖机龙头再出发
国投证券· 2025-04-21 06:34
2025 年 04 月 21 日 三一重工(600031.SH) 业绩弹性如期释放,挖机龙头再出发 事件:三一重工发布 2024 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783.83 亿元,同比+5.9%,归母净利润 59.75 亿元,同比+31.98%; 单 Q4,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00.23 亿元,同比+12.12%,归母净 利润 11.07 亿元,同比+141.15%。 β筑底复苏,挖机龙头再出发。根据工程机械工业协会,2024 年,挖机内销 10.05 万台,同比+11.74%;出口 10.06 万台,同比 -4.24%。周期复苏、挖机先行,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优先受益, 同时持续开拓国际化市场,收入表现企稳回升。 1)从产品结构上看:①挖掘机械:收入 303.74 亿元,同比+9.91%, 连续 14 年蝉联国内销量冠军;②混凝土机械:收入 143.68 亿元, 同比-6.18%,连续 14 年蝉联全球第一品牌;其中电动搅拌车连续 4 年国内市占率第一,收入首次超过燃油搅拌车。③起重机械:收 入 131.15 亿元,同比+0.89%,全球市占率大幅上升。④路面机械: 收入 30.01 亿元,同比+20. ...
虹软科技(688088):智驾高增长,端侧AI及商拍业务可期
国投证券· 2025-04-21 02:01
Investment Rating - The investment rating for the company is "Buy-A" with a 6-month target price of 49.73 CNY, compared to the current stock price of 42.39 CNY as of April 18, 2025 [5]. Core Insights - The company achieved a revenue of 815 million CNY in 2024, representing a year-on-year growth of 21.62%, and a net profit of 177 million CNY, which is a 99.67% increase year-on-year [1]. - In Q1 2025, the company reported a revenue of 209 million CNY, a 13.77% increase year-on-year, and a net profit of 50 million CNY, up 45.36% year-on-year [1]. - The company is benefiting from a recovery in downstream terminal demand, particularly in the smartphone and intelligent driving sectors, with significant growth in both areas [2]. Revenue Breakdown - In the smartphone segment, the company generated 675 million CNY in revenue for 2024, a 16.17% increase year-on-year, with a gross margin of 91.39% [2]. - The intelligent driving segment saw revenue of 127 million CNY in 2024, marking a 71.20% year-on-year growth, although the gross margin decreased to 84.49% [2]. Cost Management and R&D Investment - The company has successfully reduced its selling and management expense ratios, with selling expenses at 16.29% and management expenses at 10.49% for 2024, indicating improve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3]. - R&D expenses for 2024 were 398 million CNY, a 9.69% increase year-on-year, representing a R&D expense ratio of 48.81% [3].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 The company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its Turbo Fusion technology, which has been integrated across various smartphone models, and is exploring deep integration with AIGC technology [4]. - The company is also increasing its investment in AI glasses, collaborating with Qualcomm on the AR1 Gen1 chip platform, and h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the first domestic AI glasses [10]. Business Expansion - The VisDrive® solution for intelligent driving is expanding its vehicle coverage and has secured multiple production model contracts, with plans for mass production in 2025 [11]. - The ArcMuse computing technology engine for intelligent commercial photography h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its model parameters, achieving integration with major e-commerce platforms [11]. Financial Projections - Revenue projections for the company are 997 million CNY in 2025, 1.23 billion CNY in 2026, and 1.51 billion CNY in 2027, with net profits expected to reach 241 million CNY, 312 million CNY, and 410 million CNY respectively [12][14].
3月基建投资环比提速,内需有望持续发力
国投证券· 2025-04-21 01:20
2025 年 04 月 21 日 建筑 3 月基建投资环比提速,内需有望持续 发力 本周投资建议: 本周统计局发布数据,1-3 月份,狭义、广义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同比 增长 5.80%、11.50%,环比 1-2 月分别+0.2pct、+1.56pct,狭义基 建投资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 1.4pct,或由于年初以来基建资金发行 较快,项目到位资金改善,实物工作量加快形成。截至 4 月 20 日, 城投债发行规模 1.82 万亿元,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 1.06 万 亿元(yoy+61%),特殊再融资专项债 1.72 万亿元(约占全年 2 万亿 额度的 86%)。 在基建三大分项中,电热气水投资增速持续维持高位且环比提升,1- 3 月,电热气水投资同比增长 26.00%(环比+0.60pct);其次为水利、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加 9.80%(环比+1.30pct),交通 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同比增长 3.80%(环比+1.10pct)。在基建各 主要细分行业中,1-3 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速位居各细分行业首位, 为 36.8%,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速为 4.90%(环比+2.3pct), ...
绿竹生物-B(02480):各管线进展加速,LZ901商业化可期
国投证券· 2025-04-20 15:40
2025 年 04 月 20 日 绿竹生物-B(02480.HK) 各管线进展加速,LZ901 商业化可期 事件:公司发布 2024 年度报告,亏损持续收窄,研发管线加速 推进。2024 年全年,公司亏损进一步收窄至 1.7 亿元,研发管线 中核心产品带状疱疹疫苗 LZ901 取得关键进展,2024 年 1 月,公 司完成了 LZ901 中国 III 期临床试验共计 26,000 名健康受试者 的入组工作,并于 2024 年下半年获得了临床试验中期分析结果并 完成了 LZ901 与 Shingrix®共 300 人的头对头临床试验主要研 究。2025 年 2 月,公司公告 LZ901 的 BLA 已获得 NMPA 受理,商 业化值得期待。 LZ901 产品独具优势,商业化值得期待。根据此前披露的临床数 据来看,LZ901 独特的四聚体分子结构使其表现出更好的免疫原 性,进而诱导出更高水平的中和抗体滴度。同时,在相对 Shingrix 的临床前头对头试验中,LZ901 展现出了更好的细胞免疫效果; Ⅰ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LZ901 的免疫原性不弱于 Shingrix,不 良事件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均明显较低,Ⅱ期 ...
长电科技(600584):聚焦高附加值应用,优化结构驱动增长
国投证券· 2025-04-20 15:23
2025 年 04 月 20 日 长电科技(600584.SH) 封装技术驱动多元增长,汽车电子/运算业务表现亮眼 公司持续深化高性能封装技术在高附加值领域的应用,推动通讯、消 费、运算和汽车电子四大核心业务板块实现全面突破。按照 24 年收 入占比看,公司在通讯电子(占比 44.8%)、消费电子(占比 24.1%)、 运算电子(占比 16.2%,同比+38.1%)和汽车电子领域(占比 7.9%, 同比+20.5%,持续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彰显公司 技术领先优势和持续发展动能。 研发加码+产能释放,有望打开盈利空间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5-2027 年收入分别为 402.77 亿元、451.1 亿元、 496.21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4.01 亿元、31.73 亿元、40.52 亿 元(原预测 24-26 年归母净利润为 26.51 亿元、34.91 亿元、41.22 亿元)。采用 PE 估值法,考虑到公司在半导体封测领域的龙头地位, 叠加其在 2.5D/3D、SiP 等领域的技术优势,给予公司 2025 年 30 倍 PE,对应目标价 40.25 元/股,维持"买入-A" ...
顺络电子(002138):业绩创历史新高,新业务顺利开拓
国投证券· 2025-04-20 14:04
公司在手机通讯、消费电子等传统存量市场应用领域内不断拓宽产品 线种类,新产品线延续了高速增长,份额提升明显。在汽车电子、数 据中心、AI+等新兴战略市场不断拓展客户,取得了多位全球顶级客 户的一致认可,实现了持续强劲的高速增长。 (1)消费电子:公司目前已实现消费电子领域客户的全面覆盖,新产 品份额持续提升,元器件主要的产品方向是进一步小型化、集成化, 公司在高精密电感领域具有行业领先优势。AI 端侧应用加速上行,A I 赋能手机、PC、可穿戴设备等应用场景,将对各类元器件带来增量 市场机遇。(2)汽车电子:公司产品在汽车电子具体应用十分广泛, 通过不断深入探索产品组合,截止目前,公司产品已实现三电系统等 电动化场景全面覆盖,并且延伸至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智能座舱等 全方位智能化应用场景覆盖。(3)数据中心:公司密切与头部企业保 持合作与联系,凭借自身的工艺平台多样性,在 AI 服务器、DDR5、 企业级 SSD 等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了多种节能降耗的产品组合与方 案。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5-2027 年收入分别为 70.52 亿元、81.68 亿元、 93.9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5 ...
新药周观点:口服GLP-1小分子糖尿病3期临床成功,胰岛素前用药全程口服化可期
国投证券· 2025-04-20 13:30
2025 年 4 月 14 日-2025 年 4 月 20 日,新药板块涨幅前 5 企业:博 安生物(68.01%)、复宏汉霖(18.71%)、君圣泰(16.20%)、诺思 兰德(11.00%)、益方生物(10.48%),跌幅前 5 企业:友芝友(- 21.19%)、北海康成(-16.57%)、艾迪药业(-9.48%)、歌礼制药 (-7.84%)、海思科(-7.54%)。 本周新药行业重点分析: 新药周观点:口服 GLP-1 小分子糖尿病 本周新药行情回顾: 3 期临床成功,胰岛素前用药全程口服 化可期 2025 年 04 月 20 日 生物医药Ⅱ 近日礼来公布了口服 GLP-1 小分子 Orforglipron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 3 期临床 ACHIEVE-1 研究的积极结果。 既往主流的 9 大类糖尿病药物中有 7 类药物为口服给药,口服 GLP- 1 小分子的成功有望进一步增加可口服给药糖尿病药物数量,实现糖 尿病患者在最后使用胰岛素之前的其他类型用药全程口服化,考虑到 慢病患者口服给药带来的用药依存性提升,以及口服 GLP-1 小分子 相对口服 GLP-1 多肽的成本优势,我们认为口服 GLP-1 小 ...
再论黄金坑:缩量≠二次探底
国投证券· 2025-04-20 12:02
2025 年 04 月 20 日 再论黄金坑:缩量≠二次探底 本周上证指数涨 1.19%,沪深 300 涨 0.59%。本周全 A 日均交易额 11087 亿, 环比上周有所下降。近两周各类核心 ETF 共计流入近 2000 亿,成为市场主导 性增量资金,同时近期上证综指九连阳充分体现维稳资金在资本市场发挥"定 海神针"的作用。在此,我们再次重申对于市场的观点:在此前周报《这是一个 "黄金坑"!》提出类似于去年九月下旬,全球经济大衰退存在过度演绎的可能, 大盘指数节后有望面临"年内黄金坑"。在市场大跌后,风险偏好逐步修复,并对 边际利空钝化,我们在上周周报《坑底明确!爬坑关键词是:半导体》予以明确。 在本周市场爬坑的过程中,市场开始高度关注到 A 股成交额延续缩量趋势,本 周五(4 月 18 日)缩量至 9491 亿元,创下了 2024 年 9 月 24 日以来的最低 值。事实上,本轮"黄金坑"过程中,上证综指从最低位 3040 附近修复至 3250 上方。对比来看,自 924 行情 A 股急涨后转入震荡市,上证综指运行区间大致 在 3100-3500 点,而本轮反弹行情中,我们会明确感知到大盘指数接近对等关 ...